《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是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所寫的一本科幻小說。全書由17篇「進步報告」組成,講述了32歲的查理·高登通過腦部手術由弱智逐漸成為天才、最終又重回癡愚的故事。
在書的開頭,作者引用了柏拉圖《理想國》中洞穴隱喻的片段。本書所講的其實也正是這樣一個故事。為了變聰明,上進而善良的智障者查理接受了一項研究,通過做手術改變自己的智能。手術後,其智能急劇升高。然而,隨著其智能的提升,世界的醜惡一面突出地展現在他面前。他以自己過分聰明的頭腦去審視身邊的一切,於是智力增長的同時也伴隨了沈重的、不絕的孤獨和痛苦。查理只能與同樣接受了實驗的小白鼠阿爾吉儂同命相連。而更加悲慘的是,這個實驗是不完全的,因此查理的智力在急劇增高一段時間後,還將急劇下降。阿爾吉儂的遲鈍、痛苦和死亡,似乎都預示著查理的悲劇命運。最終的查理以愛的紐帶連接了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然而命運的軌跡無法更改。他奉獻了自己的知識和善良,接納了曾遭受過的一切,然後選擇自我放逐,重新回到癡愚狀態。在最後,他說:「如果你有機會請放一些花在後院的阿爾吉儂墳上。」
在「變聰明」的短暫歷程中,伴隨著極具代入感的第一人稱視角,讀者和查理一道,經歷了一段溫暖而傷感的旅程。書中的敘述內容和形式都是極富個性色彩的,查理的智力情況以進步報告的形式得到了鮮明的呈現。在書的開頭,查理還是個智障者,進步報告的語言稚嫩而破碎,標點混亂,錯字連篇。文字中的感情快樂而浮淺,缺乏思考力和深度。而隨著實驗的逐步推進,查理的智力不斷提升,其語言也變得通順優美,閃爍著理性思考的鋒芒。他的生活經歷更加豐富,字里行間的感情也趨於飽滿,甚至是激烈。而到了最後,查理的智力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急速的下降,他的進步報告也愈發草率,語言表達能力明顯退化。最終,他和他的報告語言都重新回到了開頭那樣癡愚天真的狀態。似乎就在這六個月里,查理走過了一個人完整的生命歷程。在本書的敘述過程中,作者並不會跳出來抒情或者發議論,但是讀者一定能夠有所觸動——萬千無言的、深沈的感情,都已經沈澱在查理的十七篇文字之中了。
這是一本科幻小說,但除了那個改變智商的神奇手術和智慧的老鼠阿爾吉儂,似乎並沒有太過強烈的科幻色彩。科技不過是手段。況且科技在人的生命中究竟起了什麽樣的作用,究竟是好還是壞,通過查理和阿爾吉儂的遭遇,我們大概也免不了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其實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更多地感受到的或許也並非幻想的奇異,而是生命的脆弱與燦爛。
人啊人,人的問題,科技沒法解決。
在本書中,查理的「進步」歷程,其實更像是一個人成長和尋找自我的過程。起初的查理天真而快樂,這樣的快樂源於遲鈍和無知。因為他身處黑暗洞穴之中,什麽都不懂,目光單純如幼兒,所以這個世界在他的眼中也是完全美好的。他懷著「變聰明」這樣一個單純的願望接受了實驗,試圖以此來討得周圍人的歡心。手術成功了,他走出了黑暗洞穴,走到了陽光之下。可智商增加和能力提升的同時,他不再單純,也不再快樂。有人將查理的變化理解為「越長大越孤單」,其實有一定道理,但卻並不全面。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是他的「長大」,然而查理面臨的困境遠不止此,因為他的智商提升是非常規的。不可避免地,他又被拋入了一個關鍵而無法回避的困境之中——他是誰,從哪來,到哪去。
他還是那個笨蛋查理嗎?當然不是,他已經擁有了超人的智慧和學識,他的人生也因此而不同。然而,如果不是那個「笨蛋查理」,他又能是誰呢?我們能看到,當年那個癡愚憨傻的查理的影子始終在生活中與他遙遙相望,堅持不懈地證明著自己的存在,並把那些不愉快的殘忍的往事全都勾連出來。他討厭那個過去的查理,討厭背後的愚蠢、軟弱和屈辱。可他又不能不愛著那個查理。因為正是那些經歷告訴他,正是那個影子強烈地向他證明,自己是個人——盡管笨拙而愚鈍,可他是個真真切切的獨立自主的人,而不是實驗室里生產出來的樣品。於是自覺不自覺地,查理以自己敏感的心靈思索和體察著自己的人生,深刻而痛苦地認識到世界的殘酷、生活的苦難、命運的困境、人心的莫測。記憶不斷湧出,他憑借自己的智慧,倒溯著去追尋悲劇命運的根源,當過去那些未被看清的、虛假的情誼被戳破,他發現自己的面前只剩下一片可悲的荒蕪——面包店的同事以取笑捉弄他為樂,父母和妹妹一次次有意無意地傷害他,從事該項研究的教授只是把他當實驗工具……這是他的命運,不可避免、無力承受的悲劇命運。他「孤零零地活在世界上」,和他共命運的只有阿爾吉儂這只老鼠。站在智力峰頂的他,飽嘗的卻是悲傷寥落的滋味。人生無根蒂,高處不勝寒。面對這樣的處境,科技、理性這些高端的生存智慧,都顯得那麽軟弱和虛無。
可隨著生活探索的深入,查理最終實現了與另一個自我的和解。他明白,當年的笨蛋查理是他的過去,是他必須正視的人生的一個部分。他也俯下了身,學著站在他人的立場審視昔日的自己,並為他人做出辯護。他不再孤獨,也不再虛無,他感受到了愛和善良,也奉獻愛和善良。他不再困囿於自造的牢籠,而是編織著愛的紐帶。在重回黑暗的路途中,他不曾自暴自棄,而是抓緊時間,重新觀照自己的命運,為科學研究燃燒自己的智慧。他找回和接受了自己的過往,抓住了當下的每分每秒,走向了阿爾吉儂般既定的殘酷命運。而他所經歷的一切,在科學發展的歷史上,在他身邊每個人的心中,永遠地留下了光輝的痕跡。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在整本書中,查理始終都以積極的、好學的態度,與自己的命運抗爭,直到最後一刻,哪怕徒勞無功。他說:「重要的是,不論發生什麽事,都要繼續往上移動。」他擁有智慧的時間很短,可他最終收獲的是無價的快樂和滿足。查理用「變聰明」的六個月,體驗了正常人的大半生,找到了自我的尊嚴,懂得了愛與被愛,然後告別。生命兜兜轉轉,最終又回到了原點。然而他活過,他活著。他的人生中有太多的不幸,太多的身不由己,可他始終蓬勃著旺盛的生命力,始終在以實際的行動彰顯著生命的意義。他看過不尋常的風景,他從不曾虛擲生命——足夠了,這就足夠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旅程都是如此。我們通過學習知識來認識世界和認識自我,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懂得寬容與善良,擺脫寂寞和虛無;然後我們不得不開始老去,頭腦不斷遲鈍,身體趨於透支,曾經美好的一切都無可挽回地逝去。直到最後,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生命中最重要的從不是結果,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結果都一樣,都會面對必然降臨的死亡。重要的是過程,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去愛,去感受,去奮鬥,才能認清自我、活出自我。
如果有機會,也讓我們放一些花在阿爾吉儂的墳上,獻給這個美麗而遺憾的世界,獻給漫漫人生路,獻給一去不返的時光,獻給查理·高登,獻給一切絢爛如夏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