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我為這本書總結一個主題,我會說這是一本有關「愛」的書。
  
在我真正讀完,甚至直到讀到後半部之前,我都沒有這麽想。開頭時,我和朋友戲稱:這簡直像最典型的那種虐受的原耽(開局死全家、被閹割、身份的驟然墜落、被迫和許多沒有任何感情的人發生關系、被迫做完全不是自己選擇的職業)。而在主角進入大流士的後宮之後,變得很像宮鬥文。整體來說前半本總給我一種似曾相識的網文感。當時我懷疑這和《天堂之火》真的是同一個作者、同系列的作品嗎?但在讀到最後的時候,我幾乎被各種各樣滿溢的愛淹沒,許多來自主角,更多來自亞,而隨著赫與亞的逝去,那閃爍於眾人間無盡的愛也驟然消失,像突然陷入黑暗的房間。只有主角的愛依舊像夜晚的孤燈一樣閃爍著。
  
瑞瑙特讓我理解到愛有很多的種類。從看到後半段開始,我的心不斷地大喊:「不要太愛了!!!」這一句朝向許多人:主角真的非常、非常愛亞。那是他唯一愛過的人,他的愛純凈到雖然他想要占有,但他會為了對方去著想,可以接受自己並不是對方最愛或者唯一愛的那一個。很多時候我為主角難過,因為畢竟這不是1v1,亞歷山大的愛分給了很多很多人,而他最愛的也並不是主角。亞愛赫愛到幾乎讓自己陪葬;亞給予士兵的愛;亞與一路上征服的各族人民的愛,以及這些愛的回饋。瑞瑙特也好愛亞。她將他塑造成了神(太陽神+酒神+赫拉克勒斯+阿克琉斯;還只取他們優點;也許除了如後兩位那樣,必然因為一些原因逝去、留下遺憾才更被人們稱頌)。我覺得這部作品中的亞是fe奇高的enfj,絕對的主人公、太陽、領袖。(我懷疑歷史上的亞真的能愛士兵愛到這種程度嗎?大概會很不一樣吧。)我意識到當作者真正愛著筆下的角色時,讀者是能夠體會出來的。
  
在臨近結局的時候我看哭了,前後哭了兩次,但因為離的比較近像是完全沒有中斷過一樣。第一次是在亞將死的時候,馬其頓那些之前老搞事的軍人們都來了,想要跟他告別。部下說其實派個代表就好了,亞說:不,讓每個人進來。於是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微笑著接受每一個人的親吻,祈禱,祝福,用眼睛和每一個人對話,哪怕這幾乎奪走他所剩無幾的全部精力。在這時我想起了《天堂之火》,當一切還未開始的時候,他也是這樣和士兵們達成一片,記得他們的名字和特點,把每一個人當作朋友。這有很強的前後呼應感,亞是在愛中長成又在愛中消逝。貫穿全書許多次提到軍隊就像他的戀人,他對這戀人的愛也是貫穿一生的。給予愛比珍惜自己生命的最後火光更加重要。
  
另一次哭是因為主角在亞死前,從昏迷中微微醒來的那一個親吻。他說:我愛你,腦中想,不在意你覺得是誰。他祝願亞能夠如他所熟知的波斯神話,渡過火海,到他已死的戰友同伴那邊去,進入神的行列。哪怕他知道這段路他沒法跟著。在讀這一段的時候,我想起一種我從小特別喜歡的情感:放手,不去追。詳細來說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沒關系的,你走吧。我最衷心的祝願你,哪怕這對我來說是巨大的失去,哪怕我的心從此會有一個填補不了的窟窿,但因為我愛你所以請你向前走。
  
但這本書並不只有愛。其實從主角進入亞的軍營開始我就已經基本上停不下來了。後半段幾乎是在不眠不休的狀態下讀完的。現在回想起來,瑞瑙特的文字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特別深刻的畫面感。(在陽光下裸奔的、從戰車上跳下來鍛煉的光芒四射的亞; 主角溫暖亞的身體;赫遵從亞的指令帶頭行禮;印度連綿的雨;沙漠的可怖與絕望等等)我還記得一些很神奇的象征:比如在亞的馬死去時,赫菲陪在他身邊;而狗死去時,主角陪在他身邊。這是否是一種對應呢?我還渴望看到更多不同的視角。比如赫在這本書顯得非常單薄,讓我很難過。當然這不可避免,畢竟敘述者是他的情敵且基本不與他同時出現。(沒事之後就去看《與獅共舞》)
  
最後,真的很感動於這種純粹的被愛淹沒的感覺,這像是文學世界和搞同人所特有的純粹。我不相信現實世界能有這樣的感情,歷史上也是、現代也是,但是大家用文字勾勒出的世界可以有。(感覺我死去了許久的搞史同的那一部分又重新開始覺醒了,以及醒悟過來,我是否一直以來喜歡的類型都沒有變太多)這也就是為什麽人活著需要有自己一個小小的精神世界:「你靈魂深處 總要有這樣一個地方 永遠在海面漂蕩 在半空中飛揚 永遠輕盈永遠滾燙 不願下沈不願下降」(親愛的旅人 中文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