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本打算去炸了個「糞坑」,但可惜還沒有驚起多大的漣漪。
前情提要是,一個朋友纏著我好幾天,想讓我幫他分析分析Windows版本和macOS版本的搜狗輸入法從法律的角度看,在隱私政策層面會不會有什麽不同,想要我推導出他心里最想聽到的「搜狗輸入法macOS版本的隱私保護要更好一些」的結論。其實我並不太喜歡看格式條款,因為這群設置隱私條款的人總是一大堆廢話,然而為數不多的搜狗輸入法的macOS版隱私政策卻幹凈利落。分析完後,便有了一篇可以「炸糞坑」的素材。
所謂「炸糞坑」,就是將一些明顯帶有爭議和顛覆性認知或其他與大部分人認知不相同的內容,發布到社交平臺,從而引來一場關於「對與錯」的爭論——但問題本身不在於這件事情到底有沒有對與錯,因為這些事件本身也本不應該是通過對與錯來討論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會炸出許多根本不看完內容,只看到關鍵詞就奮起反擊的人。一般來說,很多輕蔑性的語氣稱他們為「蛆」,但我覺得侮辱性有點太強了,所以在這里用「二極管」來代指。另一些人,是根本不會看內容,只會優先看評論在討論什麽,一旦出現和自己觀點相同的,則會自動戰隊,對其進行聲援和支持,對其他與該觀點不同的聲音進行反對和攻擊——一般這樣的「炸糞坑」到最後,人們不再是就原本的話題進行討論,而上升到不同群體之間的辱罵和人身攻擊。當然,這是最「理想狀態」情況下的「炸糞坑」,能炸到這麽完美的,我人生經歷的也僅有幾場。
激怒「二極管」的情況有很多,但無非是以下幾種固定邏輯:
    你說的觀點和我不一樣,所以你的觀點是錯的;
    A是錯的,你沒有說A是錯的,所以你的觀點也是錯的;
    A是錯的,你雖然說A有錯的成分,但也提到了A有對的部分,所以你是在為A洗地,反推你所有的觀點只會是錯的;
    A是錯的,B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錯的,但是你僅僅說了A的問題沒有提及B的問題,所以你的觀點其實是在偏袒B的錯誤,反推你的所有觀點也是錯的;
    A是對的,如果你覺得A存在問題,那先反思是不是你的自身問題;
    A是對的,如果你覺得B也是對的,並未提及A是對的,那你的行為存在一定的拉踩行為,所以根據A是對的這個結論,可以反推出你和你支持的B是錯的;
    A和B是不同的,你質疑A並肯定B,那他們會反過去證明B是錯的,所以反推A是對的;
簡單來說,「二極管」揪著不放的是一個淩駕在所有規則之上的「對與錯」原則,他們把世界的大部分規則都區分出了「對」和「錯」。但偶爾也有很多「灰色地帶」,不過往往都是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在評判對與錯的過程中出現了偏差和需要調整但又不推翻自己認知的前提下,設定的灰色地帶。舉例來說,就是自己秉持著絕對對與錯的觀點,結果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最終被認定存在錯的成分,那他們就會預設一個灰色地帶,用「就算有錯,但是它還是對的更多」來優化他們的認知。
以前我會本能地遠離這樣的人群,因為講道理本身是完全行不通的,你甚至覺得當你與他們共事的時候,連有自己的獨立認知都不可以。畢竟他們的公共認知,就已經代表了某種意義上的「真理」。比如以前我越俎代庖地給程序員用淺顯易懂的邏輯寫了一個邏輯公式,並告訴他們這個東西就是我們要實現某個功能的算法。但畢竟我不是程序員出身,我在公司的職位也不是程序員,所以他們會優先排斥我的觀點。這背後的邏輯乍一看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你不是程序員,所以你做不了程序員的事情,所以你對程序員提出的建議理論上來說是不可行的。
但最終,算法在呈現的時候,我一開始提出的那個計算方法和最終通過代碼返回的邏輯是一樣的,只不過我用的對他們來說更像是個「白癡」寫下來的白話文而已。當然,就是因為這種白話文,也足夠他們用來反對和確定對與錯的。不過這一點我也承認,無論我的腦子里計算法則再怎麽清晰,只要沒辦法將它們用「人」的話術給表達出來,那我還是個「白癡」。
這兩年,倒是有些觀念上的轉變——與其本能地躲,不如合理地利用。在成年人的世界,這件事稀松平常,但對於「二極管」而言,「利用」這個詞本身就帶有非常強烈的對與錯色彩,因為它飽含貶義和可能的最壞延展,所以他們當然也不喜歡自己被「利用」。然而遊戲規則就是這樣:如果你沒辦法打敗他們,那就加入,如果你加入不了,那就利用。
通過這麽多年「炸糞坑」的實戰經驗,我能總結出一些比較常用的方法:
    挑撥內部矛盾是最快瓦解內部的方法。「二極管」在秉持對與錯觀點的同時,是無法快速分辨別人的觀點里是否有自己可取的部分,所以他們會優先排除那些「與自己觀點不同」的觀點。比如他們認為西紅柿是酸的,但這個時候有一個人站出來說西紅柿是紅的,他們同樣也會反對這個觀點,因為他沒有明確地支持西紅柿是酸的這個觀點。既然觀點和觀點之間在群情激憤的時候是沒有辦法產生聯系和交集的,也就是說支持不同觀點的「二極管」群體,形成相對隔絕和獨立的局面,這個時候挑撥離間也是最容易的。
    認知形成交集,但觀點只有對跟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立場不那麽堅定的「二極管」會開始出現左右搖擺,雖然沒有放棄自己的正確認知,但也會漸漸意識到好像別人說的觀點也有值得借鑒和肯定的地方。但迫於烏合之眾的抱團,他們不敢第一時間站出來肯定別人的觀點。因為對「二極管」而言,這個世界的規則只有對與錯,如果自己的觀點是對的,那別人就一定是錯的,如果涉及要接受別人的觀點,那他們就要從根源上去顛覆對與錯的最高法典。這個時候就要「二極管」的思維去重新解釋:他們的觀點里是有對的,但並不能證明他們的觀點是對的。因為我們認為的是對的,所以他們的觀點始終是失之偏頗的。用這個方法繼續強化對與錯的陣營,以免更多人頭腦清醒之後發生倒戈。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一旦觀點發生沖突,「二極管」里也有很多Love & Peace的勸和派。勸和派的比例一旦超過對與錯的擁護派,那麽這個烏合之眾就會迅速瓦解。而一旦出現了逞能雙方一方提前偃旗息鼓的情況,就意味著對與錯的觀點之爭進入到了贏與輸的環節。對與錯的遊戲始終是比誰逞能到最後,如果團隊中出現了大量的Love & Peace,那就需要煽動他們去尋找那些被對手傷害過的「敵人」,用Love & Peace感化他們,讓敵人的敵人成為朋友,從而在陣勢上比過對方。而被感化的人,如果也是「二極管」群體,那他們會因為抱團而感到溫暖,從而將兩者的對與錯觀點找到一個微妙的「契合」,形成一個更大的觀點,自然解決更多原本用對與錯之觀點會發生內部矛盾的bug。
    常在坑中炸,哪能不沾屎。冒充「二極管」很簡單,只要深刻了解那些激怒「二極管」的方法即可。但長時間混跡在他們之中,也難免會出現謊話說千遍即是真的情況。所以保持清醒的認知,雖偽裝成二極管,但獨立的思考仍需要保留,多想一想為什麽,也學會欣賞和拆解那些和二極管認知里不同的聲音。但是難免會有屎炸到自己身上,這個時候就要學會賣慘,挑起對方的人身攻擊,從而把自己放到「弱者」的局面,不僅能讓自己獲得道德上的絕對優勢,還能借此為自己所在的「二極管」團隊迎來勝利的曙光。
當然,屎太多了堵了廁所,也難免會遇到有人按下沖水的按鈕,一瞬間原本討論得熱血澎湃的熱搜廣場可能就會被歸零,但沒關系——社交媒體這個糞坑的屎沒了,但味道還久久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