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接貓回家的時候,不管是喜歡貓的媽媽還是最初有些不開心的長輩,都沒有過要把貓關在籠子裏的想法。」
我家養貓的歷史最早追溯到我姥姥那一輩,雖然因為奇奇怪怪的原因總是養不長,但前前後後也養了九只左右。到我和姐姐生下來,雖然彼此是最親密的雙胞胎,寵物的喜歡卻一個偏向狗一個偏向貓,連性格都是悶騷與活潑相對立,仿佛要在相似的基因找個不同來予以區分。
如果生理上最相似的雙胞胎都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那麽世界上每個人也都應該是獨特的。然而在很多特殊的時刻,人的面孔又會奇妙的趨於一致,我們謾罵攻擊他人的樣子,囿於偏見不肯悔改時的強詞奪理,尤其是做這些蠢事時,往往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性。當我看著他人,面對我自己時,就被這種古今往來犯下無數次又死不悔改的決心震驚了,大概這就是作家樂此不疲的人性吧。
只要將生活的素材提取出來,適當加工和誇張一下,我們就可以生產出令人驚訝的文章,甚至成為比藝術本身更不可思議的現實。 在我家貓身上,我能感到一種與人類截然相反的,對野性和自由的敬畏,這使我能反復認知到自己的愚蠢(盡管自省是件我很不願意做的事)。我以為自己善良,同情寵物店或者被其他飼主關在籠子裏的貓咪,實際上只是一種自利的優越感。
我真的善良嗎?我的本性真的像我像我想象的那樣幹凈嗎?我反復問自己這個問題,至少覺得光憑過去某些大逆不道的想象實在難以稱得上符合聖經佛經某某經裏面的規則典範。
我最好的東西和最壞的東西理應平起平坐,我有暴力、欲望、貪婪、軟弱的本能,那麽我也肯定有與他們對應的東西,我有理性,也有動物性,和我是男是女無關。 這樣承認自己日常的卑鄙就能以比較溫和的姿態接受了。並且從貓的身上往往可以察覺出很多人類的秉性,尤其他倆並不非常粘人所以觀察起來更清晰,雖然這個事實讓人傷心。
人養寵物的目的首先是陪伴,陪伴是為了驅散寂寞,有點肖似父母或者愛人之間的關系。但與狗的熱情不同,貓是種很個性的生物,而且作為一類千百年都沒完全馴化成的小生物,貓才是整個關系中的挑戰者。
當我在面對我家貓,我喜愛的態度實際上隱含了一種霸道的控製欲和過分期待,我不可避免地希望從他們身上得到撫摸、埋肚子、親吻或者膝枕之類的幻想,自顧自將理想貓咪的一系列行為往上面套,絲毫不顧及他們倆也許天生臭脾氣,就不樂意搭理你的可能。每當這時,我家兩只貓總會用有力的後腿蹬醒我,讓我痛苦地反思以上行為之因果。
我的理想化實際上是一種虛弱的渴求,盡管我比它們高大,有力量,掌控著它們的衣食住行,但貓才是我的主導者。它們隨時有著改變情緒的任性,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不會因為你的恐嚇或者撫慰去做一個「乖孩子」。人說貓餵不熟,這也是它們的優點之一,因為不可控而患得患失,偶爾的柔情又讓人心生安慰。這種關系的特點很像人與人彼此之間的情感。
我對你這麽好你為什麽選擇離開我?
你以前不是這樣的?
你怎麽跟他一起玩了
我是為你好,你得按我這麽做
非常熟悉又直白的話,有時候不用說,你的安全感和控製欲就會反復折磨你在一段關系中的內心。我們大多數人很難做到徹底尊重一個個體的獨立性,因為孤獨感這玩意太折磨人了,當你和另一段生命交匯,並且重視ta,無論這份情感是愛情、友情、親情還是地下情,容於世不容於世。你就有一種渴望的本能去接觸,滿足你想要的、缺失的、或者僅僅是為了控製而控製的。我們不一定趨利避害,但一定是自私的,在短暫的生命中滿足自己的情感需要,這種自私常令我感到安慰。
另一方面,我發現不管是我還是其他人,都很難做到嘴上說得那種好聽的關系。光是對自身性格的淺薄認知,就能明確認知到未來關系開始時可以預見的慘烈性。我會像個爬都沒學會的小怪物一樣,必須先狠狠摔上幾跤。
現在,對自己說,我一點也不高明,唯一高的只有自視甚高。
我把期望寄托在常人理想的感情中,但實際上孤獨感反而更嚴重了。他們明明在我身邊,卻仿佛是一團虛幻的霧氣無法觸摸,這讓我想起一句特別惡心的話,宇宙中只有你自己。
貓籠對面,我們被關在籠子裏。
後記:以上都是腦子抽的產物,不過我挺好奇看到這的你生活中有沒有一種奇怪的虛無感,上上下下沒有著落,當然如果你看了僅僅覺得作者有神經病那就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