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講曹阿瞞的時候,其實就留了這個題目的引子。
中國人講故事,向來講究「善惡終有報」的基本準則,否則結局卡在一個善沒善終惡無惡報的結局,多少讓人覺得心梗。放到現在,說不定還會被一些渾身正能量見不得電梯里有避孕套廣告的家長所舉報,說這樣的故事這樣的結局會教壞自己的孩子。比如這兩天有一個很離譜的傳聞,說本身是給小孩子觀看的《小黃人》新作,或許會因為片中結局「不符合善惡終有報」的原則,在中國環球影城的特供版里,可能增加了更長的劇情,讓這部以「神偷」作為故事主角的動畫片,能有一個合格合理合法合規合乎國情的結局。雖然這個說法我覺得很離譜,更像是在整段子,但如果真是這樣,好像也沒有什麽驚訝的。
換一個角度,如果是當事人遇到了某種善惡有分的結局,它有可能反過去評價一個人的一生。比如現實里的一個人,最終死於非命或是死於一切人們可以定義為「惡報」的方式,雖然人們會表示出可惜,但更多他們會反過去評價這個人的定義——他或許並不是一個所謂的好人,他就算平時做了再多的好事,結果卻遭到了這樣的不公,說不定他背地里做盡壞事。最不濟,若人們還有點良心,不會對一個人的生死評頭論足,卻只能道一聲「善人無善終」的悲涼和心酸。還有一些,則是那些人們公認的惡人,結果到最後都沒有遇到天降正義的結局,甚至過得比那些時刻想讓他遭受惡報的人還過得悠哉,這個時候「惡有惡報」的普世價值又失效,頗有些信仰崩塌的感覺——正是因為現實世界,有太多惡人沒有受到惡報,太多善人沒有得到善終,人們才會迫切這個「基本準則」能成為一種明文法典,至少需要在他們當成是教育模板的內容之中,成為一種準則。所以反倒是,書中的惡人均有惡果,而世間的善人有無善終,他們也假裝看不見了。
你想想,就連《金瓶梅》這樣的所謂禁書中,也遵循著「書中惡人有惡果」的準則。
書中的七個女人,有七種不同、但又富含教育色彩的結局。正房太太吳月娘是一個標準的「好人」,她不爭不奪利,就算是西門慶有六房和一個有染的丫鬟,吳月娘也沒有做出過害人奪寵的劇情——所以她是「善人」,自然也得到了「善終」,回娘家之後壽終正寢。但這似乎不是中國人「喜歡」的善人有善終的結局,明明她是個好人,為何只是這般粗茶淡飯的結局?那是因為你得學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邏輯推論。
二房太太李嬌兒,本身是妓女出身,愛財如命,在這個「大家庭」里又極不合群,對西門慶的感情也不過如此。西門慶死後,她更是裹挾財產逃走,不願意耗在這個不是春樓勝似春樓的大宅門之中。最終是嫁給了另一個富商做妾。雖然比起正房,李嬌兒出身貧賤,而且還有偷雞摸狗的事情,但為何她能改嫁富商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那是因為你還得繼續往下看,從別人的「不幸」之中對比出她的「幸運」。
三房太太孟玉樓,這個角色設定就有趣很多,如果按照龍與地下城的陣營坐標分配,正房太太是「中立善良」李嬌兒是「混沌善良」,那孟玉樓則是「守序善良」。她算是整個故事里為數不多的「絕對好人」,先是為亡夫守寡,被西門慶迎娶回府後,也不爭不搶。後來西門慶死後也跟著大房太太守寡,直到被知縣的公子看上,才獲得了一個「善人有善終」的結局。她這個角色,就註定她必須得到這樣的「Happy Ending」,否則故事里的「善惡有報」就不具有教育意義——當然這本書真的是用來教育人的嗎?
四房太太孫雪娥,她在這六房一丫鬟的劇情之中身份還不如李嬌兒,或者說她自始至終都做的是一個「下人」的角色。她的角色樂趣在於,她「對抗」了潘金蓮和春梅這對「絕對惡人」,因為她與「惡人」相對,所以自然獲得了「善人」的身份。但她又不是絕對的「善人」——潘金蓮離間西門慶與孫雪娥在前,但在西門慶死後孫雪娥挑唆趕走潘金蓮的在後。孫雪娥在大房太太身邊嚼耳根的時候,揭發了與陳經濟有奸情的潘金蓮和春梅,她算是出了一口氣,但又背負了「惡人」的稱號。最後她被賣到了周守備府,反倒又成了春梅的下仆,他們的恩怨到最後都是沒有斷過的,最後她被賣為娼婦,被逼自縊而亡。這不算是什麽好結局,但至少她對自己的死還有得選——而且她也該死,因為她在書中做了那個「小人」的角色。
五房太太潘金蓮就不用多說了,她當然算是最有代表的「惡人有惡果」。她先是謀害親夫,改嫁西門慶。過門之後仍不安分守己,先後還跟下人、女婿有染。總之她算是把壞事做絕的那種角色,所以她自然不會有好下場。比如與女婿陳經濟的通奸被揭發後,被吳月娘趕出了西門府。隨後被武松開膛破肚、斬首掏心橫屍街頭,這一切都算得上是她的報應,話雖如此說,但覺得她「可惜」的也大有人在。
六房太太李瓶兒,跟潘金蓮有異曲同工之妙,她雖然不是那種淫婦劇情,但她畢竟代表了另一種雖不淫但不忠誠的角色。她本是梁中書的妾,後改嫁了花子虛。花子虛是西門慶的結拜兄弟,兩人常常出入酒池肉林,西門慶初見花子虛的妻子李瓶兒之後便產生了情愫,花子虛英年早逝後,西門慶準備迎娶李瓶兒,但突遇政變,西門慶無暇李瓶兒,李瓶兒則耐不住寂寞招婿了蔣竹山,蔣竹山滿足不了李瓶兒被趕出了家門,最後李瓶兒帶著亡夫的家當還是成功改嫁西門慶。她雖然不是什麽「善人」,但她是全文里唯一得到過西門慶真愛的女人,也是西門慶最愛的女人。李瓶兒雖不忠但不至於惡,但是她也必須得死,因為前面已經有三個善始善終的「善人」了,而且她又是西門慶這個「惡人」所喜歡的角色,按照中國式邏輯,李瓶兒自然也是「惡人」。李瓶兒生下了西門慶的兒子官哥兒,潘金蓮嫉妒懷恨,便設計嚇死了官哥兒,孩子死後李瓶兒也郁郁而終。
「金瓶梅」還有個「梅」,丫鬟春梅從一開始並不是個「該死」的角色,她是潘金蓮的丫鬟,與西門慶通奸的同時,又被潘金蓮要挾著跟陳經濟通奸。因為有潘金蓮這個「絕對惡人」存在,她又跟潘金蓮同為主仆,按照中國式邏輯,因為潘是「絕對惡人」,跟她相似的春梅也一定是「惡人」。主仆二人與陳經濟有染的是東窗事發後,潘金蓮被趕出了家,春梅則被留了口飯吃,賣給了周守備做了妾室。當然,她又不算是「大善」,在善惡的平衡之中,她又是必須要「死」才能遵循善惡有報的準則。改嫁之後,春梅暴露了自己的淫蕩,先後跟不同人有染,最後因為得到肺癆,死在了姘頭的懷里——這種「惡果」里好像又有點「人情味」。
所以你看,有了善惡對比之後,讀者的心里自然也有了「該死」和「不該死」的結論,因為他們希望「善惡終有報」的規則,能帶來積極向上的正確引導——在書中看到了惡人有惡果的結局,轉過頭去詛咒現實中那些自認為的惡人必須沒善終,感嘆一番善人沒善終,又要多想一步:他可能也是該死該死。
妻子看了《金瓶梅》,連聲叫罵,狗日的賤女人該死該死!
丈夫看了《金瓶梅》,也連聲叫罵,狗日的西門慶該死該死!
妻子:你怎麽只罵西門慶啊,書里的那些女人呢?
丈夫:哎!可惜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