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輕那會不喜歡看三國,不是因為看不懂,而是《三國演義》里的人與人「玩」得太復雜,明明一個簡單的謀略,在一來二往的對抗之中,變得復雜不說,還各種纏解不開,還不如《水滸傳》里面來得幹脆利落——但這也是「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的根本原因之一。年輕的時候看三國,不喜歡曹操,因為他玩的都是陽謀,把奸險小人暴政都寫在了臉上,結果年紀越大,反而更喜歡曹操的陽謀,我他媽就跟你玩明的,你要跟我玩就必須要尊重這里面的遊戲規則。唯獨一件事,按照二極管的「對與錯」來說,我認為曹操是做錯了的,而這個錯是跟鐵索連環一樣,一個接著一個讓曹操在赤壁之戰中輸了個屁滾尿流。30歲之後再讀《三國演義》,也讓我意識到一個有趣的遊戲規則,便是陽謀到最後怕的還是陰謀,計中計怕的不是我給你明著來,而是計中計中的陰謀計。
蔣幹和周瑜是同窗門生,本想著能代理曹操前往吳營勸降周瑜。周瑜將計就計,跟蔣幹把酒言歡敘舊暢談,當晚還邀請蔣幹和自己同榻而眠。蔣幹畢竟是帶著任務而來,見無法歸降周瑜,幹脆偷取點戰時情報以便交差曹操。不料卻偷到了周瑜事先準備好的偽造信件——曹營兩名精通水戰的將軍蔡張允寫給周瑜的歸降信。後來正值半夜,吳營的將士又和周瑜在帳內演了一出將計就計再就計的好戲,說江北有曹營來的將領要拜見周瑜,故意給裝睡中的蔣幹演了一出蔡瑁、張允前來會見周瑜的戲碼。蔣幹回到曹營第一時間給曹操通報了這個事情,曹操立刻殺蔡瑁、張允,隨後立刻意識到自己是上了周瑜的離間之計。「蔣幹盜書」可以說是整個赤壁之戰要素綜合和因果關系的開場,此後因為一連續的草船借箭、黃蓋的苦肉計、龐統的鐵索連環,便是後邊的計中計中計中計中計中計中計……
整個《三國演義》里,我最喜歡三個謀士,而這三個謀士按照劇情安排,也是為數不多識破了龐統「鐵索連環」之計的人——徐庶、荀攸和賈詡,而這三個角色的安排也頗為有趣。
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要挾,所以不得不為曹操賣命,也因為母親自殺之後,徐庶對曹操的恨達到了極致,所以終生沒有為曹操設任何一條計策。他當然看得出龐統獻計的陰謀,所以赤壁之戰,也並未點破,反倒還利用了龐統的設計讓自己脫離戰場——這是計中計,利用龐統的計成全了自己的計,可謂中策。
曹操評價荀攸,大概也是我這輩子最喜歡的也是最想要達到的一種境界:「智可及,愚不可及」。想要表現自己聰明,誰都做得到,而且別人還會比你做得更好,但難就難在比「裝傻」,讓別人覺得自己是真的傻,從而忽略你的聰明,這是一種生存的方式也是一種大智慧。「看不看破」「點不點破」和「說不說破」這三件事在任意組合的時候,便有了「智」「謀」「壞」「蠢」等各式各樣的組合。荀攸是一個典型「假裝看不破但點破不說破」的人,他會給曹操指著那個點說:「你可以點一下試試,因為後面是什麽我也不知道。」正是如此,曹操才如此地喜歡荀攸。龐統的計謀算是荀攸為數不多「看破也點破甚至還說破」的事,赤壁之戰一路下來,荀攸和程昱發現東吳的周瑜一直是所有陰謀的執行者,鐵索連環也不例外,但曹操並沒有信這兩個人,因為他們「點破」了對方的計謀,就意味著他們得把所有的條件都算進去,但條件越多,就越意味著出現黑天鵝的可能性越多,出現紕漏的可能性就越大,反而只有走一步看一步反而能對事件的因果分支做出快速調整——比如到最後千算萬算都沒能算出諸葛亮真的就把東風給借來了——這是計中計中計集大成,曹操算不到的,諸葛亮能算到;諸葛亮能算到的,卻又是故意讓曹操能算到到又不會相信。
賈詡雖然足智多謀,但因為易主太多,曹操並不會優先相信賈詡的人設。如果說郭嘉是「看破點破說破」,那荀彧是「看破不說破」,荀攸是「裝成看不破但故意點破」,那賈詡就是「我看破了不點,我點破了不說,我說破了但讓你看不破」,賈詡的所有計謀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其實這一點沒錯,身逢亂世,又易主過多,他能被賞識和重用已經夠危險了,還要伴君如伴虎的獻計獻策。放到現在,他一定會被罵是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但現代的「精致利己主義」能有他四分之一的才能,我都會佩服得五體投地了。賈詡之所以能看穿龐統的計謀,是因為他深知「流氓如何打敗流氓」,所以他用的招數本身也上不了臺面,但恰恰是這樣的「賤招損招」才能彌補曹操陽謀上的空缺,不至於被陰謀玩得團團轉。只不過賈詡就算看破了,也不替曹操點破,他至少也會去慫恿別人把這件事告訴曹操,他要做的只是在這場必定失敗的戰局中自保,因為曹操已經瘋魔了——賈詡的謀看上去是計中計,但又脫離了「計中計」本身,給計中計設下了一個計,但這種計謀往往奸佞兇險,頗有些破壞當事人遊戲規則的做法。
當然了,這也僅僅是被藝術升格的《三國演義》里的一種劇情設計。曹操畢竟背負著「一代梟雄」的名號,他的角色就是與蜀國的忠孝仁義、吳國的霸業一統相違背的,所以他在某一個節點之上必須「失敗」,而且還會是一蹶不振的徹底失敗。因為「壞人」必須要受到應有的懲罰,否則就沒辦法給公序良俗一個正確的引導和積極的交代。
曹操算壞人嗎,我看未必——是因為人們為了證明劉備的仁愛,必須找到一個可以佐證的方式,當然就是那個殺了呂伯奢全家的曹操來作為反面教材了。要證明了劉備是對的,這一套邏輯流程只需要證明曹操是錯的就可以了。
陰謀就壞嗎?我看也未必——但先有了陽謀,所以為陽謀設了個計中計的陰謀,陽謀敗了,陰謀不一定是壞的;陽謀贏了,陰謀因為其陰險奸詐,也不一定會贏。以此類推,計中計中計,用陰謀之陰謀打敗了陽謀,陽謀的好與壞,又直接關系到了陰謀的是與非——推來推去最終會發現,這一切跟謀略又沒有太大的關系——只是因為最初的那個陽謀,是因為曹操使出的,所以後面再奸的陰謀,都可以說得道貌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