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這一部分不是育兒篇的內容,而是一共三篇(育兒篇,疫情觀點篇,投資理財篇)的前言。如果後面看不到剩下的兩篇,大概率並不是我沒寫,而是被夾了。
    四個月沒寫字了,並不是不想寫,而是沒時間寫。月嫂下工、(第一段)產假結束開始上班、帶娃援手的父母輩交接、年底工作忙……總之是各種各樣的事情。每次有一些感悟,有想寫的沖動,就立馬被生活中下一件事情沖散了思維。
    終於到年底了,用年假湊出11天假期,娃的作息相對穩定,灣區又很難得地連下好幾天雨。這次再不寫,估計以後越攢越多,反而沒動力再寫了。
    首先讓小朋友祝各位叔叔阿姨新年快樂!2023年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見自己想見的人~
1. 負能量預警
    與剛生娃以後寫的《幸福感的來源》不同,這次來點人間真實。我會從各方面如實描述人類幼崽的降臨對我們全家生活產生的變化,難免負能量會多一些。我秉承的理念是只有充分了解一件事情的負面,才能做出真正自己想要的選擇。希望這一篇分享也能給未來想要為人父母的同學提供一點參考。
    防杠聲明:1) 以下內容都是僅限於我個人的親身經歷、親眼觀察或者非常可靠的一手信息來源,而且受限於我的背景、生活環境、朋友圈層、工作職業,很可能不具有代表性;2) 現在娃只有半歲,所以覆蓋的時間段也只有半年,再過幾年觀念很可能會有變化;3) 傳播負能量不是我的初衷,傳播真實才是。
2. 睡眠質量和白天的剩余精力
    幾乎再也睡不了一個完整的好覺,午睡都難。
    我們家娃還算是很早就學會了自主入睡+睡一整夜的技能,但依然在多次分房嘗試後,決定繼續由我陪夜,讓寶媽單獨睡個好覺。原因在於娃還是存在一定概率晚上會自己醒來然後睡不回去,被窗外聲音吵醒,或者忽然有增減被子和換尿片的需求。
    我們做過一個嘗試:開著監視器等聽到聲音了再過去。先別說假警報居多卻要跨房間跑動其實更累人,這種做法還會每次都吵醒兩個人,會導致第二天白天能有精力帶娃的人再少一個,得不償失。
    由於從開始陪夜後餵夜奶形成了淺睡眠生物鐘,現在不需要餵夜奶了,我依然很容易在半夜起來。不是被尿憋醒,就是被睡覺中的娃一聲夢裏獅吼功叫醒,還有被熱/冷醒和做夢驚醒。總之各種花式醒來以後,基本要花至少一個小時才能睡著。而娃呢,則有可能在4點、5點、6點、7點任何一個時間點醒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睡眠規律調節,更多的時候能把起床時間控製在6點-6點半左右了,但我自己的生物鐘已經比娃亂了很多。
    而每天晚上的睡眠質量,基本決定了第二天白天的辦事效率,不管是工作還是其他事情。我只能在很有限的精力裏面做取舍,工作日大部分精力分給了工作,晚上勉強把跟家相關的事情處理完,基本就得去睡覺了。重復上面提到的循環,直到周末才能喘口氣。
    好好的補一覺,哪怕是午睡?不存在的。由於娃也有白天的節律,在她消耗掉大人一部分精力開始入睡後,大人能睡覺的時間也就那一小段。所有大人裏面至少得犧牲一個,工作日裏是我媽,周末看情況。每天小孩要睡三小覺,醒來以後有吃奶時間,玩耍時間,出門遛彎時間。總之就是每時每刻都得有至少一個人陪同,而這些時間間隔都很短。只要家不是足夠大,你是沒辦法把自己關在一個房間裏面假裝啥也沒聽到就呼呼大睡一整段的。時刻懸著的心也會讓我一直半睜著眼(下面會更多提到這種感覺)。
    睡眠的缺乏,是一切其他問題的開端——脾氣不好導致溝通效率不足、即使有時間也無法集中精力做事情、心情起伏大、漏掉本來想做的事情……總之,你發現自己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麽「井井有條」了,卻說不上來哪裏不對。
3. 育兒理念的貫徹執行與「懸著的心」
    一定要是需有人幫忙的(起碼生第一個的新手爸媽需要),不管是請育兒嫂、做飯廚師,還是從國內搬運自己的爸媽和其他親人。(還有一個選擇是把孩子很小就送去托兒所daycare,我做不到,不在討論範圍內)
    人不是機器。是人,就有觀點,就有理念。口口聲聲說自己啥都按你說的來的那是有誤差的,我從來沒有見誰真正做到過。不管是自己的爸媽和親人,還是花錢請來的雇傭兵,只要有思想,就會有不同的地方,也別以為花錢請的就能聽「雇主」的話。即使在大家都懷著「對孩子好」這個善意的前提下,每個人對什麽做法是好、什麽做法是壞,是有不同觀點的,甚至有的時候截然相反。
    大部分情況下是可以妥協和折衷的,比如偶爾給娃多穿一件、少穿一件,在本該叫醒的時間讓娃多睡五分鐘十分鐘,讓喜歡抱娃的長輩多抱一會兒而減少一點娃的鍛煉時間。
    這些折衷的處事方式是讓這種互幫互助的環境持續保持和諧的基本方法——其實這已經不僅限於育兒的主題,這是幾乎所有相處、共同生活的必要模式。我要說的並不是這種模式有問題。相反,我認為這沒有任何問題,人有社會屬性,是群居動物,本來就不能以自己無限的自由去淩駕於別人的自由之上。
    我想說的是這種妥協的模式所帶來的一種潛意識——永遠都有一顆懸著的心。你永遠會在娃該睡、該醒的時候去檢查一下有沒有在睡、有沒有叫醒,永遠會在天氣變化的白天和晚上去看一眼娃穿了些什麽,永遠會在空閑的時候去看看小孩有沒有得到鍛煉,有沒有捕捉到餓的信號、困的信號……即使你們有99%的內容是一樣,但那些平常的「妥協」,會讓你潛意識裏無法放下那可能不一樣的1%。萬一心一軟多睡了半個小時呢?萬一娃熱出疹子還加了衣服呢?萬一漏過了吃飯時間呢……就是這些萬一,心就得懸著。不因為別的,就因為那個幫忙的人不是你自己。
    打個比方:你跟另一個人合夥投資,你們的投資理念99%都是一樣的。但你發現,總是有那麽一點點1%~2%的铝價倉位,另一個夥伴比你更「激進」一些。這些倉位無傷大雅,畢竟占比很小,而且一段時間下來好像也沒什麽問題。但是就因為這一點點,你就無法讓自己百分百放手給夥伴,不管自己身處何方,是否在度假,都總是隔三差五地去看一下財務報表,確保一切還在預設的軌道上,這些「激進」的倉位不會增加到5%,10%……你知道發生這種事情的可能性很小,但就是忍不住多檢查兩眼。不因為別的,就因為那個投資夥伴不是你自己。
    有人會問:難道就不能把所有的這些不同都列出來,約法三章,講清楚,然後堅決貫徹執行嗎?我的答案是不可能,你真的會因為多穿了一件衣服,多睡了五分鐘,多抱了半小時,就把話題聊得斬釘截鐵、水火不容、最終談判破裂嗎?不會。回到本節最初的一句話「人不是機器。是人,就有觀點,就有理念。」而現在正在幫你的這個人,她/他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為了防止有人走極端斷章取義,我再強調一遍:我認為(這種妥協、折衷的生活理念)沒有任何問題,人有社會屬性,是群居動物,本來就不能以自己無限的自由去淩駕於別人的自由之上。我指出的是為什麽這種方式必然會引發「懸著的心」這種潛意識,以及為什麽這種潛意識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是由一個最佳方法論出發去做一個邏輯推演,而不是為了批判方法論本身。
4. 碎成渣渣的時間
    這篇文章現在才出現,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可以讓我靜下心來做自己的事情的時間,哪怕就幾個小時。在娃源源不斷的需求下,父母的時間就是會被切成很多很多細小的碎片。像寫文章這種需要構思後連貫輸出的時間段非常難找到。上面的兩節已經闡述了足夠多的理由,這裏我就直接說結論:
    4.1 這是一個11天的假期,現在是假期倒數第二天的晚上11點45分,我剛剛寫到這一行。對,我只能這麽做。犧牲自己的睡覺時間,也要把自己想寫的東西寫下來。11天的假期都沒有找到時間,那後面也不會有。寄希望於忽然出現一段不受打擾的時間來完成這個事情,無異於癡人說夢。
    4.2 堅持哪怕自己一點點的愛好:看劇、看比賽?我確實看了DOTA和LOL的比賽,看了脫口秀,看了世界杯。但都只能看集錦,8分鐘的集錦能被分成5段。我和老婆看一場5個選手的脫口秀,分成兩天四段看完。追劇?每天晚上娃睡著以後才行,但那時候已經身心俱疲,有時候我更想只是跟老婆聊聊天。
    4.3 出門需要很精細的時間規劃。10分鐘內要從哪裏到哪裏,幾點幾分之前一定要回到家。帶娃去看醫生要幾點出門,哪個時間段可以讓娃在車上睡,需不需要中途停下來在馬路邊餵奶……仿佛是特種部隊在做戰鬥部署。這就是我這半年來每次出門的常態。
    4.4 最好不要憋屎憋尿,有空閑上廁所就趕緊去。保不齊某個時間段剛好娃需要我,而我剛好頂著一個快要爆炸的膀胱,都不知道是對自己更危險還是對娃更危險。出門要規劃,有時候上廁所的時間也是要規劃的。吃飯也一樣,只要娃一餓、一哭、一鬧,全家人就被迫按下暫停鍵,推遲吃飯是常事。
    4.5 差點錯過了我們結婚紀念日的儀式——互相給對方寫一張卡片,然後交換閱讀。這是五周年紀念,我們都是晚上11點才想起來。真的差點就一起忘記了。
    4.6 以前每周五都會跟爸媽視頻,甚至有時候我還會開瓶飲料,削個水果,聊上兩小時天南地北。現在國內家人全羊,老爸還要照顧他的老爸,每次視頻都是匆匆掛斷,家長裏短。內心會有愧疚,會有不甘,卻實在沒有了那種「我要分享工作、分享生活」的熱情。
5. 起伏的心情
    娃在惡魔和天使之間轉換,會影響全家人的心情。
    厭奶期、睡眠倒退期、磨牙期,每個時期都能看到娃媽哭泣、全家人沈默而無助的時間。會拼命去尋找解決方案,會神經敏感地懷疑自己是不是漏過了什麽。有時候忽然就好了,有時候需要幹預,更有時候自以為之前解決過的問題又冒了出來……會在仿徨中前進,在忐忑不安中理解「熬」的真諦。
    娃學會了新技能、開心地對著你笑、展現出新的認知能力,每天都有的閃光瞬間讓人覺得快樂而滿足,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麽其他太重要的東西。這種純粹的愉悅感仿佛與生俱來,這個時候全家每個人的臉上都會洋溢著笑容。
    這裏匿名摘抄兩段來自朋友圈的聲音(經原作者同意)。雖然看起來可能有點一時上頭,但我覺得這才是潛意識中最真實的吶喊:
    「這個世界對一個女性最大的惡意大概就是勸你生孩子養孩子。當你發現自己身材走形睡眠不佳疲憊不堪,當你發現你再也沒有自己的人生,當你發現你想好好吃頓飯完整看個電影都變成奢侈,當你發現產後抑郁是真實存在的並且你自以為強大的精神力也控製不了它。最糟糕的是當你發現沒有人充分理解你的痛苦和遭遇,你想要抱怨時別人只會輕描淡寫一句:『所有媽媽不都這樣過來的,別人怎麽沒事只有你矯情?』你才醒悟:原來從來沒有人告訴過你這些殘酷的真相。如果你是一個年輕女性,好好想想你為什麽需要婚姻和孩子,「別人都這樣」is not a fucking reason(編者譯:是狗屁不通的理由)。如果你是女孩的媽媽,請一定要告訴她全部事實,因為我們被瞞了太久太久,不會有別人再告訴她。」
    「大半夜給我整了個100.6F(編者註:38.1攝氏度),他倒是繼續睡得香,留我在風中淩亂。生娃影響奮鬥,影響好好學習,生娃毀一生!」
6. 那些每次都連拍好幾張的照片,都記錄了什麽
    想了許久如何結束這一篇。在看完了一整天各種「新年快樂」的朋友圈曬圖後,就想了這麽個標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現在每到節假日,朋友圈都是同齡人曬娃的照片。各種各樣的場景和人數都有,精彩紛呈。
    但是,在最辛苦的時間,在最仿徨的夜晚,在彎下腰後忽然膝蓋一軟,在手臂酸痛還不得不上班開會寫代碼的時候,又有誰在拍攝,又有誰去記錄?人不是活一輩子,而是活幾個瞬間。儀式感看起來那麽地格式化,又那麽地不可替代。
    寶媽們翻翻自己的相冊,是不是很多都只有爸爸和娃的合照,你自己呢?寶爸們也翻翻,裏面的寶媽還是當初讓你單膝跪地時那樣動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