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讀的日本作品總是說不上來的悲傷,但看似致郁實則治愈,因為結局總歸是好的,什麽主角打開了自已的心扉啦;肯往前邁出一步啦;選擇釋懷或是放下啦,之類的。
可能是因為我最近日本文學讀的比較多,連說話都帶上了一絲日式悲傷。
小說也好,半自傳也好,亦或是散文隨筆;第一人稱也好,第三人稱也好,主角總是很悲觀。
亦或許是有著悲傷的經歷,又或著是人生過的不如意。但是每每看久了我總會產生些共鳴。
主角有一些社恐或自閉,或總是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裏或著與周圍的人無法共情。我也總是能從Ta們身上看到些自己的影子。
借用一下乙一的話「在名為『世界』的這鍋濃湯中,那麽多人,我們還是孤獨。」
人們互相不理解彼此,悲歡,情感難以共通,這是多麽可悲的事。
有幸的是我從小就是不太合群的,因此格外能理解作者的這份情感。
日本文學不論開頭描寫的多麽悲傷,之後總歸會有溫暖人心的力量。
但偶爾也會有讀不下去的時候,有時會在想生活真的有這麽痛苦嗎!而後轉念一想,是了,沒錯,人生真的是處處充滿了苦難呢。這麽一想,便更是讀不下去了。
雖然最終能得到救贖,但主角的獨白讓我覺得這些痛苦是無比的真實。
每每自己想要感傷悲秋的時候,總會覺得這樣的自己無比矯情,但這卻實也是真實的情感流露。這麽轉念一想便能很好的理解主角了。
文字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文學能把作者的情感傳達給讀者。當你喜歡上一個作者的文學了說明你與這個作者在精神上產生共鳴了。
前兩天看了住野夜的《夜晚的怪物》之後很難過。當然這並非是寫的不好而難過,恰恰是因為寫的太好了。描寫的很細膩,我很好的與作者共通,理解了角色的情感。之後我難過了好久。
我最先知道住野夜,是通Ta的作品《我想吃掉你的胰臟》。那個動漫我很喜歡。後來又讀了《又做了,相同的夢》也是難受了好久,明明是個治愈文學,我卻很想哭。
細膩的情感,無復以加的悲傷,我們該以什麽樣的態度去擁抱這個世界?
日本文學所傳達出的悲觀設定,最後總有萬種方法溫暖治愈你。
在沒有經歷以前看,是矯情;在經歷了一切之後再看,是共鳴。
初看不知文中意,再看已是文中人。
現在我已經是文中人了。